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加強科學實驗所重視之動機形成過程、實驗架構設計、實驗數據擷取/分析,以及實驗誤差的深入探討…等方面的訓練。在課程內容上,我們串起逢甲大學的普通物理實驗(School)、能居家動手做的對應實驗(Home)、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所展示的大型展示實驗(Museum),School部分提供嚴謹的實驗設計、量測與分析,而Home與Museum部分可以彌補線上教學無法實際動手操作的缺點。另外,學習者在線上課程中不但可看到正確的步驟和結果,也能看到錯誤的步驟/操作所導致情況,得以從錯誤中學習。本課程定位為學習成果發表的自由平台,除了如傳統課程「由開課老師提升課程內容」的方式之外,亦透過學員成果發表的參與,加入「由學習者提升課程內容」的機制。
課程目標
善於觀察生活周遭物理現象,並提出具體問題的能力。
針對問題提出適切的實驗構想,並利用簡易、低價的器材設計出可行的實驗步驟。
從實驗結果的記錄、分析、量化中推演出經驗方程式及物理概念,並找出失敗(或誤差過大)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利用網路平台「討論區」的社群力量學習相關物理理論,並分析實驗結果的正確性或意義。
適用對象
修習、教授普通物理實驗的華語系地區大學師生。
對科學展覽競賽有興趣的中學師生。
人力、空間、儀器..等實驗資源較為欠缺的中學師生。
擬以線上學習方式補強基礎物理實驗的物理愛好者。
課程特色
課程名稱的S、H、M,分別代表School(學校)、Home(家庭)、Museum(博物館),意指本課程將串起大學的普通物理實驗、可居家動手做的對應實驗、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所展示的大型展示實驗。
本課程的學習評量形式包括學習者需拍攝其居家小實驗的實驗影片,並利用分析軟體紀錄、討論所得到的實驗數據。學習者可在期末提繳上傳自行設計的新實驗,因此隨著課程實施過程中累積的優良作品,本課程將變成一個能激發實驗創意、能自我提升擴大內容、能發表學習成果的平台。
課程進度
第一週 聲波與聲速(一)
第二週 聲波與聲速(二)
第三週 簡諧運動(一)
第四週 簡諧運動(二)
第五週 磁場與電磁感應(一)
第六週 磁場與電磁感應(二)
先備知識
本課程滿分為100分,通過分數為70分:
單元測驗 40%
期末測驗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