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u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

文創商品開發
開課機構
銘傳大學
課程分類
人文藝術
課程子類
設計
學習時數
每週3小時
上課語言
中文
字幕語言
繁體中文
修課費用
免費
王開立
王開立
銘傳大學
副教授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畢業,現任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專任副教授,指導電腦動畫製作、影片製作基礎、文化創意產業、跨媒體整合與應用、畢業專題設計與等課程,長期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主要設計競賽,獲獎無數。過去曾在業界擔任多家國內外著名廣告公司與媒體機構之美術創意職務,目前則專注於3D動畫製作、影片編輯、創意商品開發、自造者互動設計之教育推廣工作。曾經出版《畫地圖˙說故事》、《艷陽下的和平一村》、《Pixel時代》、《FLASH集動人》等專書,經常擔任國內競賽與學術性研究之審查委員,並經營自媒體與開設磨課師課程分享專業設計心得。

課程簡介

「文創商品開發」這門課,主要是以「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基礎,這一次我將以全新的數位教材呈現給大家,希望藉由教材影音數位化,讓各位的學習更加有趣更有效率。 
這次我特別安排了十週的影音教材,內容主要著重在台灣地方傳統工藝產業的探索,以及文創商品開發等相關議題,課程中將可以看到我與同學們長時間深入產業查訪的過程,所累積豐富的影音資料,再加上商品開發的過程與設計成果, 相信將帶給各位豐富精采的學習內容。 
另外,本課程還特別規劃 「地方研究與產業調查」、「工藝產業」、「文創商品的開發實務」、「文化地圖的繪製」、「創意生活產業」、「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等單元。
 在過去,除了課堂上可以聽到老師的講解與示範外,這一次更可以透過電腦或行動裝置自學,我將毫不保留的與各位分享以往課堂上的教學成果,希望能讓您在文化創意產業知識領域中,獲益良多。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以教材教法角度思考,以認知、技能、情意三個領域訂定課程目標: 
一、認知領域
(一)瞭解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產業範疇、發展現況等相關理論知識。
(二)讓學習者對於目前台灣設計產業的現況與趨勢有初步的認識。
(三)增進學習者對於創意商品文化符碼轉換模式的了解。 

 二、技能領域 
(一)培養應用文創商品轉化模式來進行加值設計的能力。
(二)學習如何結合文化元素與傳統產業特色來進行文創商品開發。 
(三)瞭解產業調查技巧、產業訪談與企畫整合等執行技巧。 
(四)藉由實作過程熟悉各式材質的加工原理與製作流程。

三、情意領域 
(一)領略台灣本土人文的時代價值與意義,培養對原鄉的情感與關懷。
(二)從資料蒐集、產業調查與訪談過程中,重新體認文化產業的精髓。
(三)透過文創商品的開發實作,陶養美的鑑賞品味、美感經驗及美的情感。

適用對象

一、一般社會民眾 
二、設計教育工作者 
 三、設計相關科系學生

課程特色

本課程單元將整理學術界所發展的文創商品相關學理,並結合商品開發實務案例融入於本設計課程的規劃中,兼具學理與實務的特色,其特色說明如下:
 一、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建立 
「文化創意產業」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是結合了文化及創意的產業,為目前國家重點建設之一,也是我國在推動經濟發展的軟實力。本課程單元將從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產業範疇、文創商品開發、課程內容等面向,引領學習者進入文創產業的領域裡,進而對於目前台灣設計產業的現況與趨勢有初步的了解。 
二、自主式學習能力的培養 
本課程特別重視學習者在探索知識過程的自主性,旨在鼓勵學習者當面對問題及設計瓶頸時,能夠不受常規所限,以多樣角度去思考和探索問題,並藉助歷年來教才規劃與學生設計成果的發展歷程做為範例,運用創意的思維來重新規劃設計,並且找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三、設計實務與學理的整合 
本課程要求理論與實務兼具,學習者可以藉由設計實務的過程來驗證理論。歷年來所累積的學習經驗可以重複利用或者組合,能夠讓學習走向更多元化的學習,例如混合式學習、協同式學習等。

課程進度

第一週:認識文化創意產業 
第二週:工藝產業 
第三週:台灣代表性的傳統工藝產業之一 
 第四週:台灣代表性的傳統工藝產業之二 
第五週:地方研究與產業調查 
第六週:文創商品的開發實務 
第七週:地圖商品的開發 第八週:創意生活產業 
第九週: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 
第十週:文創商品的設計成果

先備知識

為了進一步瞭解修課學習者對於文創商品開發課程的學習情形,同時讓學生能夠強化學習績效,分別於開課期間的各個階段不定期與學習者進行簡單的測驗活動,除適時掌握學習情況外,也做為學習考核的依據。

影片觀看:80分
線上測驗: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