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在簡述基本的電化學原理與電分析觀念後,將著重於電化學表面處理及儲能系統介紹。
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標在使學生熟習電化學原理及其應用。除以數學方程式及物理化學方法介紹原理外,進而針對電化學分析技術進行介紹並安排實作,最後針對電化學應用面進行簡介。應用面除電化學表面處理外,主要著重於電化學儲能系統(如鋰離子二次電池、燃料電池與超級電容器)的介紹。以培養學生具備電化學基本原理能力、實務操作能力、搜集與整理文獻資料能力,及相關電化學儲能產業的了解。
適用對象
對儲能系統電化學有興趣且具有普通化學知識與基礎英文之人士。
課程特色
本課程除包含電化學基礎原理介紹外,也包含電分析技術與電化學應用領域簡介。尤其透過實作,讓同學更加瞭解實際上電分析技術如何操作及分析、解釋。更可體驗電化學技術如何應用於表面處理及儲能系統上。
課程進度
第一~二週:基礎電化學理論
第三~四週:熱力學與平衡電位
第五~八週:電極動力學
第九週:期中考
第十~十一週:電化學測定分析技術
第十二~十三週:電化學應用
第十四~十七週:電化學電池基本原理
第十八週:期末考
先備知識
- 評量:學生在為期十八週的修課間,每周需閱聽大約 2 至 3 段授課影片,合計長度約 30~45 分鐘。每一週授課內容,授課教師都將提供完整的授課講義。在閱聽完一單元課程後,即可進行「評量」,每份評量約 1-3 題(視影片內容多寡而定),評量採線上檢測,按下答案後,立即回饋。其主要目的在於確認學生是否完全理解該單元影片內容。
- 討論:每周會設定固定時段,由課程助教上線至討論版與有疑問的同學討論。
- 問卷:本課程設計「課前」問卷及「課後」問卷,提供課程改進建議之參考。
- 測驗:本課程規劃在第九周舉行期中測驗,約 30-50 題,考試範圍為第一周至第八周授課內容;以及在本課程內容全部結束時舉行期末測驗,約 30-50 題,其考試範圍為第十周至第十七周授課內容,藉此評估學生學習成效。
- 考核標準:單元評量佔 20%,期中考與期末考各佔 40%,總成績 70 分以上為及格,並發完課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