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u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

大學普通物理實驗-手作坊
開課機構
逢甲大學
課程分類
自然科學
課程子類
物理
上課語言
中文
字幕語言
繁體中文
修課費用
免費
李英德
李英德
逢甲大學
教授

現職

逢甲大學光電學系教授

 

簡述

曾任本校物理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所長、理學院副院長;目前兼任本校國際學院「聖荷西2+2電機工程學程」主任。於近30年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執行多項教育部學計畫,多次擔任「徐有庠盃-臺灣青年學生物理辯論」、「全國大專暨高中青年物理辯論」、「全國高中物理探究實作」、「物理學科能力測驗」…等競賽委員/評審;並曾榮獲教育部MOOCs標竿課程獎、全校教學傑出獎、全校優良導師獎、…等獎項肯定。

洪耀正
洪耀正
逢甲大學
副教授

現職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


簡述

曾任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秘書,近幾年將重心擺在物理創新教學、APPs程式語言,與AI人工智慧教學上;輔導學生參加各式專題競賽,榮獲不少獎項。目前洪老師擔任SCI國際學術雜誌編輯,今年並獲得109學年度逢甲大學教學傑出獎。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加強科學實驗所重視之動機形成過程、實驗架構設計、實驗數據擷取與分析,以及實驗誤差的深入探討…等方面的訓練。我們串起大學的普通物理實驗(School)、能居家動手做的對應實驗(Home)、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展示的大型展示實驗(Museum),以彌補一般線上實驗課程無法親自動手,以及演示實驗無法量化分析的缺點。

課程目標

  • 善於觀察生活周遭物理現象,並提出具體問題的能力。
  • 針對問題提出適切的實驗構想,並利用簡易、低價的器材設計出可行的實驗步驟。
  • 從實驗結果的記錄、分析、量化中推演出經驗方程式及物理概念,並找出失敗(或誤差過大)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 利用網路平台「討論區」的社群力量學習相關物理理論,並分析實驗結果的正確性或意義。

適用對象

  • 修習、教授普通物理實驗的華語系地區大學師生。
  • 對科學展覽競賽有興趣的中學師生。
  • 人力、空間、儀器..等實驗資源較為欠缺的中學師生。
  • 擬以線上學習方式補強基礎物理實驗的物理愛好者。

課程特色

  • 課程名稱的S、H、M,分別代表School(學校)、Home(家庭)、Museum(博物館),意指本課程將串起大學的普通物理實驗、可居家動手做的對應實驗、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所展示的大型展示實驗。
  • 本課程的學習評量形式包括學習者需拍攝其居家小實驗的實驗影片,並利用分析軟體紀錄、討論所得到的實驗數據。學習者可在期末提繳上傳自行設計的新實驗,因此隨著課程實施過程中累積的優良作品,本課程將變成一個能激發實驗創意、能自我提升擴大內容、能發表學習成果的平台。

課程進度

    此階段實驗課程包含下列六週三項主題,未來階段課程將陸續加入其它主題。
  • 第一週 聲波與聲速(一)
  • 第二週 聲波與聲速(二)
  • 第三週 簡諧運動(一)
  • 第四週 簡諧運動(二)
  • 第五週 磁場與電磁感應(一)
  • 第六週 磁場與電磁感應(二)

先備知識

  • 本課程滿分為100分,通過分數為70分。
  • 線上測驗 (單元測驗 40%、期末測驗 60%)
  • 討論區參與 ( 0% ~ 5% 的額外加分)
  • 期末成果分享 (參加者 0% ~ 10% 的額外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