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u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

考古學五講
註冊課程
開課機構
逢甲大學
課程分類
史地遊憩
課程子類
考古
學習時數
每週2小時
上課語言
中文
字幕語言
繁體中文
修課費用
免費
證書費用
NTD 200
魏堅
魏堅
中國人民大學
教授
現職: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教授
教育經歷:
1978-1982年,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考古學學士學位。 
1985年,山東兗州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領隊培訓班,結業。 
1989年,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理論高級研討班,結業。 
2000-2004年,吉林大學文學院考古學系,師從林沄教授,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74-1978年,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賓州亥公社下鄉知青。 
1982-2004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4年至今,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簡述:
魏堅,歷史學博士。198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考古專業,長期在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從事考古工作,任副所長、研究員。2004年6月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任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長、博物館副館長。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考古學科評議組成員,兼任中國蒙古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元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岩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臺灣逢甲大學客座教授、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和吉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等。         
多年來主持了60多項古遺址和古墓葬的發掘。其中,主持發掘的廟子溝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上都遺址,已被國家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歷年在國家級刊物和文集上發表研究報告和論文60餘篇,約150萬字。主編《內蒙古文物考古文集》一、二輯,計235萬字,翻譯發表日文資料12萬字,多篇論文和專著在內蒙古社聯歷屆評選中獲獎,在國內外考古界有著廣泛的影響。

課程簡介

考古學是根據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遺存,以研究人類過去歷史的一門學科,且與我們過去與將來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課程主要目的在傳遞考古學的基本概念、方法、技術及應用。本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習者建立對考古學的正確觀念,更帶領學習者了解發掘的古代遺存所反映當時的社會與文化面貌,並進一步思考如何利用完善的方式進行保存與展示。

課程目標

1. 帶領學習者了解考古學的基本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
2. 建立考古學的線上教學完整視訊教學資料。
3. 透過本課程建立學習者對考古學的正確觀念。
4. 藉由實際案例分享,讓學習者了解古代文化遺址如何保護與開發利用。

適用對象

1. 對考古學有興趣與熱忱的人士。
2. 具備基礎歷史知識者。
3. 考古學、歷史系相關科系學生。

課程特色

考古學五講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魏堅教授主講,魏教授以故事敘述方式,配合豐富的學養及經歷,精彩呈現中華古文明的繁華與浩瀚。
本課程為考古學的基本入門課程,專為對考古學感興趣但不熟悉的學習者而準備,課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引導學習者,打破世人對考古學是難以入門的既定印像。只要有興趣,都能在這門課程中取得許多收穫。
◆ 第一講概述考古學,並說明考古學與生活及科學的關聯。
◆ 第二講以考古學視角探究中華文化的複雜與獨特。
◆ 第三、四講例舉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考古實例,談及保存與利用的思考。
◆ 第五講例舉居延遺址之考古研究及收穫。

課程進度

第一講 考古學的基礎理論與應用
第二講 從考古發現探討中華文化的獨特性與複雜性
第三講 考古學研究實例--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
第四講 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的實例--元上都展示利用的思考
第五講 大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實例--居延遺址的考古學研究

先備知識

滿分為100分,及格分數為60分,及格者可取得修課證書。
◆ quiz in video 20%
◆ 線上測驗35%
◆ 作業一:繳交作業並完成同儕互評 10%
◆ 作業二:繳交作業並完成同儕互評 15%
◆ 期末作業:繳交作業並完成同儕互評 20%

完成課程即可獲得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