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u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

當文學遇上死亡:生死學觀照下的古今散文
開課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
課程分類
人文藝術
課程子類
文學
學習時數
每週1小時
上課語言
中文
字幕語言
無字幕
修課費用
免費
楊雅琄
楊雅琄
國立中山大學
助理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職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近年開始踏入數位教學領域,曾於102-103學年,連續兩年執行「高東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高中三年級學生線上增能學習方案」之國文課程,以proera為平台開課,課程時間共36小時。又於104學年,執行隸屬「高東屏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大學校院協助高中優質精進計畫」之學生學習方案之「大學預備課程:國文課程」,以e-want平台開課,課程時間共18小時,有春季班、夏季班兩種。本人除研讀數位教學相關書籍,以補充理論知識外,並於Coursera、e-want、中華開放教育平台等磨課師相關數位教學平台註冊選課,以確實了解磨課師課程之實際運作與經營方法。

課程簡介

「死亡」,在我們的文化裡始終是個避諱的字眼。童稚時,每每遇到街頭的靈堂、出葬隊伍等白底黑字鮮花相伴的死亡相關意涵,大人總囑咐我們不可直視、快速避開。然而,死亡實際上卻是無人可避得開的,沒有人不死,只是早晚不同。拒絕承認死亡的可能,並阻止不了死亡的發生。於是,當發現死神即將帶走至親摯愛,便感覺頓失所依、打擊沈重、無助茫然,驚覺太多想做的來不及。故而本課程意圖以每個人都會遭遇到的經驗:「死別」出發,連結至文學教育。如何讓修課者藉由閱讀文本與書寫活動直視死亡,並進一步在死亡來臨之前對至親摯愛表達自己從未曾說出的感受與心意?這便是本課程最初成形的動機。總言之,本課程設計時的教學理念,即是「以文學陪伴,直視死亡,觀照自心」。
 本課程利用生死學概念解讀文本,藉由明代袁中道(1575-1630)《遊居杮錄》裡有關二哥袁宏道(1568-1610)臨終前後第三九九~四一三則的日記(以下簡稱為袁中道〈日記〉),與書寫喪子之痛的陳義芝〈異鄉人〉為古今散文對讀的參照對象。古今對照,便可發現:儘管作品存在著時代、語言的差異;但所傳達的情感,卻仍能產生超越時空的共鳴同感,這是多麼美好的體驗!

課程目標

本課程整體單元之課程教學目標,乃在利用生死學概念解讀文本,使修課學員不僅了解、感受文學的力量,亦可從中增進對生死學的一些了解。晚明小品清新可愛,與唐宋古文大不相同,袁中道遭逢生死離別之痛,仍不掩本心,情真意切。陳義芝〈異鄉人〉頗適合與此文參照閱讀,兩者同樣書寫臨終陪伴過程、作者也同樣內心傷痛卻又必須扮演可被他人信賴依賴的男主人角色。古今對照,便可發現:儘管作品存在著時代、語言的差異;但所傳達的情感,卻仍能產生超越時空的共鳴同感,這是多麼美好的體驗!已有華文語文基礎能力程度的修課學員們,相信都能藉由本課程感受到這種美好,使其更樂於親近古典散文。

課程進度

第1週:第一單元初閱異鄉人(1):解說「Tears in Heaven 」
第2週:第一單元初閱異鄉人(2):異鄉人動畫文本
第3週:第二單元再讀異鄉人
第4週:第三單元三品異鄉人
第5週:第四單元初閱日記
第6週:第五單元再讀日記
第7週:第六單元三品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