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u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

【109-2】歷史現場:歷史文獻、現地考察與歷史書寫
【109-2】歷史現場:歷史文獻、現地考察與歷史書寫
註冊課程
開課機構
國立清華大學
課程分類
資訊工程
課程子類
電腦
學習時數
每週3小時
上課語言
中文
字幕語言
無字幕
修課費用
免費
張繼瑩
張繼瑩
國立清華大學
助理教授

主要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合聘助理教授

代表重要著作
張繼瑩,預計2020.6刊,〈政治情境與地方史書寫——以清代大同方志為例〉,《清華學報》(THCI core)
張繼瑩,2018.12,〈清初姜瓖之變與山西社會秩序的重建〉,《臺大歷史學報》,62,頁103-138。(THCI core)
張繼瑩,2018.3,〈水到渠成:明清山西的環境、制度與水利經營〉,《漢學研究》,36:1,頁173-202。(THCI core)
張繼瑩,2016.12,〈積弊與時弊:乾隆初期甘肅倉儲的經營(1736-175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94,頁41-76。(THCI core)
張繼瑩,2016.12,〈祇恐遺珠負九淵:明清易代與《偏關志》書寫〉,《明代研究》,27,頁159-187。(THCI core)(本文獲得科技部106年度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著作獎)

課程簡介

1. 本課程希望提倡以數位人文的概念與工具來思考問題,並且與著重觀察的歷史人類學結合。在數位人文的概念下,重新解讀與詮釋地方歷史。

2. 本課程授課主題與焦點有四:一、透過建立數位策展概念、理解GIS的理念與操作以及簡易網站設計,增強數位工具的使用能力以及數位人文的素養;二、透過各種歷史資料的類型討論,建立學習者掌握歷史資料,並且讓零碎的歷史資料成為有系統,可做為質性與量化分析的的技巧;三、透過實例觀察,刺激學習者在現實中發現問題,並且將歷史做為參考依據,透過數位人文的觀念,開啟未來的想像;四、透過數位內容的經營,讓學習具有延續性,超越課程時間的限制,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意願。

3. 本課程的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其一、數位人文的概念與工具運用;其二、數位策展的實務討論;其三、運用田野調查與文獻分析,探究歷史內涵。

4. 本課程為基礎型課程,目的在培養學習者基本素養,未來可建議學習者修習通識中心開設之研究與策展、科技與社會、媒體與法律相關課程,形成具有主題式的基礎學習路徑。同時可與本校資管系所開設之資訊處理結合,往進階的程式語言及資料庫設計發展,累積產學合作的潛力。
 

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使學習者能夠以數位人文的觀念思考歷史人類學的方法與內涵,並透過兩者的交融,激發學習者對人文問題的思考與調查。其中必備的學習技能包括:資料庫基本概念、GIS運用、文史資料庫使用、歷史人類學調查與研究以及數位策展。在完成訓練後,運用網路平台分享研究成果,其此達到共有、共創的雲端。學習者從中體會數位人文的研究方法,更深入人文問題的思考,以及共享雲端資源。

適用對象

具有使用網路搜尋的能力

課程特色

應用數位工具/技術:Wix、QGIS、台灣相關文史資料庫

課程進度

CH1  課程簡介與課程基本概念
CH2 大數據概念與人文運用
CH3 資料庫、資料架構與標記
CH4 GIS的概念與運用(一)—從QGIS出發
CH5 GIS的概念與運用(二)—QGIS實作 
CH6 文獻中的空間概念-新竹的出現(附田野準備)
CH7 第一次歷史田野調查
CH8 時間與變遷—文獻定位與分析(附第一次田野討論)
CH9 歷史、數位策展與互動
CH10 Wix實作與數位策展實例分析
CH11 第二次歷史田野調查
CH12 今昔差異—圖像與文字結合(附第二次田野討論)
CH13 轉譯的技藝
CH14 數位策展討論會
CH15 專題研究指導(一)
CH16 專題研究指導(二) 
CH17 專題研究指導(三)
CH18 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