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u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

全球化的進程與趨勢
開課機構
國立高雄大學
課程分類
史地遊憩
課程子類
文化
上課語言
中文
字幕語言
無字幕
修課費用
免費
楊書濠
楊書濠
國立高雄大學
助理教授

|現職|

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學經歷|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博士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碩士

私立文化大學史學系學士


|簡述|

中華民國台灣省台南市人,1974年出生,現任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高雄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含有台灣佛教發展史、台灣經濟史、台灣方志研究等。著有《清代台灣財政制度之研究》、《從戒嚴到解嚴的中國佛教會》、《戰後台灣漢傳佛教史》等書,並參與過《續修澎湖縣志》、《新市鄉志》、《善化鎮志》、《彰化縣志・政事志財政篇》等方志書籍的編撰工作,發表了〈戰後臺灣佛教雜誌的發展-以在臺復刊後的《海潮音》月刊為主(1949-2010)〉等十多篇學術性文章。

洪聖斐
洪聖斐
國立高雄大學
講師

|現職|

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學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班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士

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講師

先驅媒體新頭殼國際新聞編譯


|簡述|

斜槓中年,身兼學生/老師/國際新聞編譯工作人員/基督教會傳道人,有多面向的經歷與體會。尤其教育、媒體與宗教正是國家灌輸人民意識形態最為關鍵的三個層面,在第一線感受深。

主要開授的課程是媒體識讀、全球化、台灣史,這些都是影響人們視野的核心所在。

除了每天編譯國際新聞之外,晚近的著作重心是教會的公共參與。


陳德興
陳德興
國立高雄大學
講師
教師簡述:
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助理研究員 
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研究員 
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全人中心兼任講師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國立空中大學北二中心兼任講師

課程簡介

本課程係「全球化與在地文化」課群之第一年課程。為使廣大的華人社會能夠掌握全球化的演變與趨勢,瞭解其對在地生活的衝擊,思考安身立命與因應之道,本課群提供了四年一貫的相關課程。在第一年,以「全球化與多元文化」為導論性課程,包含三大進度:全球化的淵源-世界文明史;全球化的理論反思-馬克思理論、後殖民理論;全球在地化。第二、三、四年再進一步深入討論「全球化下的高雄」、「全球化下的台灣」,以及「全球化的衝突」。

課程目標

(一)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核心課程:「文化素養」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公民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社會力」,亦即「培養現代公民應具備的社會規範能力」,期許成為其他素養與能力之統合者。

(二)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 探索自我與發展潛能:
  • 能透過對世界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相關問題的探索,帶回對學生現今自身的經驗或存在境遇,進行觀照或反思。
  • 能將所思條理的描述或表現。
  2、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 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 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3、鑑賞、表現與創新:
  • 能對文本進行閱讀、理解,與重新詮釋。
  • 能有條理與脈絡的對作品進行鑑賞與評論。
  4、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 舉出外來的文化、商品和資訊影響當地文化和生活的例子。
  • 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釋經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 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適用對象

對本課程有興趣的學習者。

課程進度

第1週  課程簡介與導論
第2週  人類文明的起源
第3週  埃及文明
第4週  西亞文明
第5週  希臘文明
第6週  羅馬文明
第7週  宗教勃興的時代
第8週  馬克思理論(I)
第9週  馬克斯理論(II)
第10週 後殖民理論(I)
第11週 後殖民理論(II)
第12週 後殖民理論(III)
第13週 亞洲殖民主義與多元文化
第14週 晚近全球化的發展
第15週 全球化的迷思
第16週 全球化在地
第17週 全球在地化:台灣的實踐
第18週 全球化的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