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u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物理
開課機構
國立宜蘭大學
課程分類
自然科學
課程子類
物理
上課語言
中文
字幕語言
無字幕
修課費用
免費
朱達勇
朱達勇
國立宜蘭大學
講師
現職:
國立宜蘭大學人文暨科學教育中心物理教室講師
授課教師簡述:
喜歡沈思,胡思亂想,
尋找各事物間正常與不尋常的連結。
(一) 學歷:台灣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台師大物理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二) 服務單位與現職:國立宜蘭大學人科中心講師
(三) 學術專長: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學
谷天心
谷天心
國立宜蘭大學
副教授
現職:
國立宜蘭大學人文暨科學教育中心副教授
授課教師簡述:
喜愛沈思,樂意幫助人解決問題。
有許多自己獨創的問題。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 物理研究所 博士
研究專長:計算物理、晶格場論
黃朝曦
黃朝曦
國立宜蘭大學
副教授

現職:
宜蘭大學資訊工程系 副教授
教育部磨課師課程品質提升計畫共同主持人


學經歷:
國立宜蘭大學磨課師計畫執行長
國立宜蘭大學多媒體網路通訊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班主任
通過教育部數位課程、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認證

專長:
線上社群經營、RFID、雲端技術資訊管理、行動裝置程式設計、平行計算、高能物理

課程簡介

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之中,我們使用的物品,我們操作時產生的現象,很多都蘊含了許多的科學知識在背後。另一方面,許多人以為人文與科學是在在對立面,其實與多的詩人與文學家,寫下來的詩句與故事,其實有些時候是這些文學家透過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寫下了他們看到的物理現象。

本課程試著將藏在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物理現象,以及文學作品中描述的物理現象,經由設計一些你在家中就可以動手做的實驗與觀察,收集一些資料,來瞭解許多現象背後的物理。 然而我們的重點並不是在把一些物理知識講述一遍,而是希望學員重視實做,自我觀察,自我歸納,而瞭解或自我發現物理的基本原則,這樣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物理,就成為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樂趣。

課程目標

(一)讓物理更親近日常生活:
臺灣是一個科技島,我們也生活在充滿科技產品的環境中。然而我們一般民眾對於科學是既崇拜又害怕,對於科學常常是無法瞭解又保持距離。這原因有相當大一部份來自於教育過程的考試導向,讓教師、課本無法納入太多與生活相關的內容,而本課程主要從生活中出發,讓學員們瞭解生活經驗中處處可見的物理現象,這樣可以讓學員從不排斥到瞭解物理,瞭解科學。課程中我們讓學員盡可能的在家中動手做,從做中學物理。
問一般民眾,微波爐是否會有微波殘留,受到網路錯誤訊息的影響,會有許多人相信微波爐很危險,因此好好的把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物理問題,用簡單的話語,加上安全又容易的動手實驗,可以完全瞭解背後的物理原理。

(二)培養觀察與思考的習慣:
長期以來,考試領導教學其中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我們現在市面上幫助學生拿高分的輔助書籍太多,發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書籍太少,學生們也為了爭取高分,都採取最有效率的方法:從書上看知識與獲得答案。然而我們知道科學是從觀察開始,經由對所見所聞加以思考,最後形成科學。在本課程中,藉由這些有趣的題材來吸引學員們的興趣,並鼓勵與要求學員們動手做,這樣纔有助於真正的瞭解物理。

(三)由瞭解而破除科學迷信:
我們瞭解到科學有其極限,並非無所不能,而且有很多的事情不可能存在,臺灣現在常陷入理盲的困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都以為科技太難,寧可去相信一些他聽得懂的術語,因此,社會上一再出現許多假借科學名義的詐騙案。例如,前幾年的磁能車詐騙案,業者宣稱車子具有神奇的機制,不用電不用油也可以行駛,也因此吸引了很多的民眾投資。然而這只是一個物理學家早就充分瞭解不可能存在的永動機問題。

適用對象

對本課程有興趣的學習者。

課程進度

第1週:這些都算是物理
第2週:廚房中的物理
第3週:生活起居都有物理
第4週:吃飯穿衣都有物理妙招
第5週:你知道與不知道的虹吸
第6週:汽水、雲、霧都有相同物理
第7週:聲與光的物理
第8週:能量能量我愛你 !
第9週:物理真的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