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u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

【110-1】視覺障礙
【110-1】視覺障礙
註冊課程
開課機構
國立清華大學
課程分類
社會科學
課程子類
跨領域教學
學習時數
每週2小時
上課語言
中文
字幕語言
無字幕
修課費用
免費
黃國晏
黃國晏
國立清華大學
副教授

主要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副教授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副教授
 
 代表重要著作
 1. Huang, K. Y.;Chen, Y. H.*;Jang, S. J., 2020.01, 'TPACK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for SVI: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aiwanese and Chinese in-service teacher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pp.1-16.(SSCI)
 2. 視覺障礙導論(2020)。黃國晏著。台北:五南。(ISBN:978-957-763-946-2) 點字:功能性學習策略(2018)。黃國晏編譯。台北:五南圖書(ISBN: 978-957-119-417-2)
 3. 黃國晏、蘇怡帆、畢恆達。(2012)。視障者在臺北市空間中的移動經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報,36期,93-114。(TSSCI)。
 4. Kuo-Yen Huang(2011)Inclusion Practice and Role of Principals 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台東大學教育學報(TSSCI),22(1),75-95。

課程簡介

1.課程動機:
計畫提案人在大學系所教學與研究多年,發現特教系課程中缺乏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與無障礙環境等議題之課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CRPD)第 9 條:無障礙/可及性強調應確保身心障礙者在與其他人平等之基礎上,得以無障礙地進出物理環境、便利地使用交通工具與資訊及通信,其中包括資訊與通信技術及系統,並使障礙者能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設計,以實現無障礙環境之理想。換句話說,可及性為無障礙環境設計之重要原則,此原則應包含:(1)物理空間的可及性(2)資訊的可及性(3)社會活動或服務的可及性。然而,許多身心障礙者在行動的過程中仍遭遇諸多行動的不便。以視障者為例,順著導盲磚指引的方向前進,希望能找到廁所位置,但是抵達導盲磚的盡頭後,視障者卻無法分辨哪邊是男廁、哪邊是女廁。由此可見,在物理空間的可及性中:導盲磚的引導只顧及到建築物的可及性,卻忽略明確的指引。在車站、捷運站或百貨公司等公共場所,都經常有點字版的室內配置圖,卻沒有任何指引協助視障者找到這個點字版的室內配置圖,使得此配置圖的設置失去意義。此為資訊的可及性之不足。最後,視障者雖能進入故宮博物院或美術館等藝術單位,但只能隔著玻璃櫥窗想像藝術作品的模樣,如此的規劃,忽略視障者社會活動參與的可及性。數位科技應用於課程領域學習之風氣風起雲湧,計畫提案人試圖透過多媒體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升修課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欲鼓勵學生利用腦力激盪之創意思考,運用多媒體數位工具,檢視無障礙環境之現況與因應措施。
2.課程主題:
當今科技日新月異,在現今的教育場域的學習過程中,強調以小組合作進行跨領域的課程學習。然而,大學教授除協助提升學生數位學習能力外,更應鼓勵學生透過多媒體數位工具探究社會弱勢群體,如身心障礙者之公益議題,方能促進大學生應具備的人文素養。
3. 課程焦點及內容:
本研究選擇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與通識教育中心共通開設之課程,透過多媒體數位工具,修課學生以腦力激盪與小組合作方式,檢視視障者於各種環境中,行動時可能面臨的挑戰與因應策略。本課程內容分為「多媒體數位工具學習」與「數位科技工具實作」兩大部分。在多媒體數位工具學習部分,著重在各種跨媒體設計工具之認識與學習,在數位多媒體工具與平台之選擇上,選用:(1) Google map 或 Apple Map (2) QGIS (3) XYZware(3D 建模軟體) (4) MAKAR 擴增實境工具 等工具,課程進行中邀請專家學者來指導學生如何使用所需之多媒體數位工具。數位科技工具實作部分,採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此階段是以做中學、實地訪查的方式來完成。
4. 課程實作規劃:
課程中會使用到的多媒體數位工具,如下: (1)Google map 或 Apple Map (2)QGIS (3)MAKAR 擴增實境工具 (4)XYZware(3D 建模軟體)
以十大步驟來完成課程學習與實作、成果發表,使用 iLMS 清大系統平台,供學生上傳、分享小組作品。
步驟與課程推進如下:
(1)學生使用 Google map 或 Apple Map 以抵達目標地點。
(2)多媒體數位工具專家或學者指導學生基本的 QGIS 操作方式。
(3)學生利用 QGIS 進行疊圖分析。
(4)學生進行田野調查,檢視視障者行走於其物理空間,如:百貨公司、動物園或大賣場,可能遭遇之困難。
(5)多媒體數位工具專家或學者指導學生如何使用 3D 建模軟體。
(6)學生在分組繪製出該研究場域可能出現的設施、設備之模型。
(7)期中報告:各小組以口頭及書面資料,搭配 3D 模型進行期中報告。
(8)多媒體數位工具專家或學者指導學生如何編製 AR。
(9)學生依據自身製作的 3D 模型,製作相符的 AR。
(10)期末報告:各小組以口頭及書面資料,搭配 AR 進行期末報告。

課程目標

1.提升學生多媒體數位工具使用能力。
2.培養學生數位能力應用於課程之學習。
3.引領學生運用多媒體數位工具,展示學習成果。
4.鼓勵學生透過數位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5.檢視學生數位課程學習之成效。

適用對象

本課程為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與通識中心共同開設之課程,因此,修課學生涵蓋清華大學不同學院與系所之學生

課程特色

本課程實際教導學生應用之多媒體數位工具,如下:
(1)Google map 或 Apple Map
(2)QGIS
(3)MAKAR 擴增實境工具
(4)XYZware(3D 建模軟體)
(5)(視障者行動 APP)語音隨身助理(Google Assistant)
(6)Between Journey
(7)iBUS 台灣愛巴士
(8)BlindNavi

課程進度

CH1 課程說明與介紹
CH2 中秋節放假
CH3 視障者身心特質與輔導策略
CH4 視障者的定向行動與心理地圖
CH5 國慶放假
CH6 無障礙環境的設計原則
CH7 視障者與景觀空間
CH8 視障者的景觀設計與空間架構
CH9 QGIS 操作 1
CH10 QGIS 操作 2
CH11 XYZware(3D 建模軟體)與 3D 打印 1
CH12 XYZware(3D 建模軟體)與 3D 打印 2
CH13 XYZware(3D 建模軟體)與 3D 打印 3
CH14 AR 編輯與教學-MAKAR 1
CH15 視障者智慧型手機操作-App 語音導覽與地理資訊搜尋
CH16 AR 編輯與教學-MAKAR 2
CH17 期末報告
CH18 期末報告

先備知識

修課學生之條件:
 1. 熟悉行動載具之操作
 2. 了解特殊教育與社會科學領域之基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