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u | 中華開放教育平台

【109-1】媒體近用與公民參與
【109-1】媒體近用與公民參與
註冊課程
開課機構
南華大學
課程分類
社會科學
課程子類
新聞
學習時數
每週3小時
上課語言
中文
字幕語言
無字幕
修課費用
免費
陳婷玉
陳婷玉
南華大學
副教授

主要經歷
南華大學傳播學系 副教授
南華大學傳播學系 助理教授

代表重要著作
(1)陳婷玉、許譽騰(2019)。〈媒體露出與潛在捐款人認同之關連性分析---一個捐款人導向的觀點〉,2019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
(2)陳婷玉(2018)。〈從在線母職書寫看台灣母親的認同建構與母職展演〉。《家庭與性別評論》,9:143-182。
(3)陳婷玉、杜巧玉(2018)。〈不同世代與性別閱聽人之偶像劇/鄉土劇消費意涵之差異性分析〉。《南華社會科學論叢》,4:121-166。
(4)陳婷玉(2018)。「大學社造」不該只是扮家家酒!台灣USR的實踐困境。天下獨立評論。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266
(5)陳婷玉(2012)。愛就是陪他們「看電視」!---成年子女的電視消費與新孝道實踐。《廣播與電視》,34:25-53

課程簡介

這是一門初階的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教育課程,由於本跨領域課程學程的修課學生,清一色是非傳播科系學生,因而從民主國家、資本主義社會(商業媒體、公共媒體)的媒體開始介紹,媒體的角色、如何運作(生態與生存邏輯)、有何權利、權力、責任、義務(他律、自律)。作爲一民主社會的閱聽人,應該有些什麼樣的知識基礎,亦即媒體素養,或是媒體識讀能力,來與媒體相處、對話。
本課程強調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的實作精神,並透過實際演練來訓練學生的社會觀察、媒介批評、社會參與、公民參與、與批判思維。課程分為不同面向的媒體素養之養成,如以資訊科技中的python程式對文字或概念分組分類,以識破各種商業行銷手法、復以AI與語意分析、文字的情緒分析等來辨認媒體真實再現與不同族群的形象塑造、資訊真偽判讀(包括利用大數據與數位科技)、新科技的媒體素養、以及積極促進學生的媒體接近與使用(尤其是使用門檻較低的網路媒體)。

課程目標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請符合附錄之「二、課程階層」內所述之宗旨。
1、使學生了解媒體運作邏輯並獲得媒體識讀知能
2、使學生獲得資訊技術以輔助媒體素養的養成
3、促進學生資訊素養以駕馭新媒體
4、養成學生對媒體的批判思維
5、敦促學生尋找媒體近用的管道與機會
6、協助學生藉由接近使用媒體以實踐公民參與(凝聚議題)

適用對象

不限

課程特色

應用數位工具/技術:Python、文本的情感/情緒分析

課程進度

CH1  課程架構與任務介紹
CH2  媒體的運作邏輯與商業行銷(收視率、廣告不實、行銷手法、置入性行銷等議題與法規)
CH3  媒體的運作邏輯與商業行銷(收視率、廣告不實、行銷手法、置入性行銷等議題與法規)
CH4  媒體與社會真實再現(媒體的各種刻板印象、族群種族、性別、年齡、階級、身體、美貌、社會真實等)
CH5  媒體與社會真實再現(媒體的各種刻板印象、族群種族、性別、年齡、階級、身體、美貌、社會真實等)
CH6  運用python對文字分類以辨識媒體的行銷手法與話術
CH7  運用python對文字分類以辨識媒體的行銷手法與話術
CH8  期中口頭報告(對媒體、企業或政府機構提出建言或批評意見,並取得該機構反饋)
CH9  業師演講與分享(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媒體素養教學教材主編)
CH10  文字的情感/情緒分析、文字/概念間連結以識別刻板印象與歧視
CH11  資訊真偽判別(時間軸、IP來源、用語等)
CH12  業師演講與分享(媒體從業人員如何找出假新聞)
CH13  新科技的媒體素養
CH14  新科技的媒體素養
CH15  媒體接近使用(各種管道發聲與意見表達)
CH16  媒體接近使用(各種管道發聲與意見表達)
CH17  期末實踐行動(實作)報告
CH18  期末實踐行動(實作)報告